中國互聯網模式輸出美國,Groupon意圖收購Yelp打造美國版“美團點評”

Groupon 收購 Yelp 美團點評 中國互聯網模式
發佈于: 9 月 18, 2019

據媒體報道,由于股東不滿以及持續的施壓,綫上團購公司Groupon Inc(NASDAQ: GRPN)或有意收購點評平臺Yelp Inc(NYSE: YELP)。兩家公司均是互聯網領域創新模式的先行者,曾經也是風光無限,中國的很多互聯網公司也是其忠實的擁躉。不過,由于創新乏力,後勁不足,兩家公司的市值較峰值水平已經不斷縮水,最近的股票表現也不及大市。 由于轉型失敗,Groupon的收入銳减,客戶流失,在這種情况下,該公司不惜以稀釋股權或增加負債爲代價來收購一家比自己規模還大的公司,這真的是該公司脫離困境的良方嗎? 這一問題的答案,或許來自于太平洋彼岸的中國。

中國互聯網模式後來居上

在中國,跟Groupon和Yelp最爲接近的公司要數美團點評Meituan Dianping(OTC: MPNGF)。作爲一家領先的O2O網站,該公司的增長速度讓美國同行自嘆不如。最近一季度,美團收入增長超過50%,幷且實現了扭虧爲盈,股價今年反彈約75%。 美團究竟做對了什麽?首先,美團幷不是Groupon的複製品,而是集合了Groupon的本地優惠券,Yelp的餐廳點評,類似于Booking Holdings Inc.(NASDAQ: BKNG)的酒店旅行服務,以及外賣(市場份額約爲60%)的綜合應用。此外,公司還涉足共享單車、網約車、電商和餐廳管理軟件等業務。準確來說,美團點評絕不僅僅是Groupon和Yelp的結合體,而是已經初具規模的本地生活服務生態圈。 事實證明,美團的模式在中國大獲成功,這也啓發了美國的同行。Groupon似乎也看到了擴大自己服務領域的必要性,以及實現成本協同效應以及交叉銷售的機會。

摸著美團點評的“石頭”過河

首先,美團點評本身就是由美團和大衆點評合幷而來,這兩家公司分別對應Groupon和Yelp。因此,在Groupon看來,他們也有可能在美國和歐洲複製美團的這一成功經驗。 具體來看,Groupon可以使用Yelp的點評和數據更好地發現潜在的企業主和客戶,而Yelp也可以通過提供Groupon的優惠券獲益。兩家公司目前都提供預定服務幷將其視爲增長的驅動力。此外,Groupon還在力推第三方出行和休閑服務,諸如跟AMC Entertainment Holdings Inc(NYSE: AMC)達成電影票的合作,同時還跟預訂平臺Peek建立出行和休閑活動的合作關係。

更像美團,但又有所不同

團購優惠、點評和出行休閑的組合對應美團的到店餐飲、酒店和出行板塊,但沒有“酒店”這一業務。儘管收入不及外賣,但酒店却是美團最掙錢的一個業務,最近季度的收入增長42.8%,毛利潤率達88%。管理層將這一增長歸功于該公司在科技領域的大幅領先地位,其中的定位算法提高了廣告主的投資回報率。 如果Groupon和Yelp能够將他們的數據進行整合,合幷後的公司有可能同時提高針對客戶和廣告主的技術水平,幷且進一步收購諸如GrubHub Inc(NYSE: GRUB)這樣的外賣公司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哪一天真的實現此等規模的整合,外賣和優惠券的交叉銷售也將是順理成章的結果。

大數據優勢需要有“大”公司

目前還無法判斷Groupon能否成功收購Yelp。Yelp的市值約爲$26億,Groupon是$16億,幷購無疑將導致股權被大幅稀釋或者是巨額的債務。 此外,Yelp在業績方面也更爲出色,公司最近季度的收入增長5%,調整後EBITDA增長17%,同期Groupon的收入下降14%,調整後EBITDA下降17%。因此,收購無疑將有助于改善Groupon的增長軌迹,同時分析師估計幷購將實現$2.00億的協同效應。 規模和協同效應能否促成交易很難說,但美團在中國的成功却證明了一點:在互聯網領域,公司越大越好。只有更多的數據,才會産生更好的算法,接著才有更優秀的産品,最終帶來的是更多的客戶。沒有規模,光靠Groupon和Yelp的單打獨鬥,在追求大數據優勢的互聯網江湖很難會有大的作爲。

併購 并购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