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股票回購的風險集中爆發,巴菲特教你正確的打開方式

美国股票回购
發佈于: 3 月 26, 2020

在美國的商界、投資界以及政界,股票回購都成爲了一個熱門話題。最近幾年,上市公司熱衷于股票回購,通過這種不必納稅的方式向股東返還現金,同時提升每股收益幷展現管理層對于公司前景的信心,看上去十分美好。

不過,出于各種原因,美國總統候選人諸如伊麗莎白·沃倫和伯尼·桑德斯均提議限制或禁止股票回購。大多數公司的董事會,很明顯,幷不認同這種觀點。

最近幾年,有些公司定期回購股票,如今却陷入了現金短缺的窘境幷宣布停止回購。然而,考慮到最近股市的暴跌,當前反而是回購股票的最佳時機。航空公司可算是糟糕的股票回購政策的典型,但這樣的公司幷不少見。最近,科技巨頭英特爾Intel(NASDAQ: INTC)也宣布將暫停回購計劃。

鑒于最近新冠疫情以及抗疫措施的最新進展,我們再回頭看看會發現,巴菲特有關股票回購的平衡觀點一直以來都是正確的。

巴菲特有關股票回購的觀點

與其解釋巴菲特以及他長期的商業合夥人查理·芒格有關股票回購的看法,直接引述他們的原話或許更爲簡潔明瞭。巴菲特在2020年2月寫給伯克希爾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NYSE: BRK.A)(NYSE: BRK.B)股東的年度函中寫道:

  • 在過去的報告中,我們對于股票回購合理以及不合理之處都已經進行了論述。我們的觀點可以歸結爲一句話:伯克希爾回購股票必須滿足以下兩個前提條件,一是查理和我均認爲股價已經跌破價值,二是回購後公司還能剩餘大量的現金。
  • 內在價值的計算遠未達到精准的程度。因此,我們兩人都沒有以95分的價格買入估算價值爲$1的資産的緊迫性。2019年,伯克希爾的股價/價值等式有時處于適度有利的狀態,因此我們斥資$50億回購了公司大約1%的股份。
  • 長遠來說,我們希望伯克希爾的股票數量下降。如果股價價值折扣(按照我們的估算)擴大,我們很有可能會在回購股票方面采取更爲激進的態度。不過,我們絕不會去維持股價。

美國上市公司“作業”抄得如何?

股票回購政策不僅僅是政治問題,更是公司治理問題。最近發生的一系列事件暴露出了某些上市公司在這方面存在缺陷,最後把自己逼到了窘境。雖說幷不是所有的股票回購都不合理,但很多都違背了巴菲特這兩條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則:低估時才回購以及保留充裕的現金。

首先來說估值,每家公司評估自己價值的方式都不相同,但爲了提升每股收益水平就無差別地定期回購既不明智,也不符合良好投資的邏輯。這更像是月薪一族購買指數基金。但是,上市公司幷不是指數基金。

至于現金。儘管此前已經斥資$50億進行回購,但伯克希爾的現金、現金等價物以及短期證券截至2019年末仍高達$1280億。多年來,該公司的現金餘額一直在上升,投資者也一直在關注這一指標。但是,正如巴菲特所說,“只有等到潮水褪去,你才會知道誰在裸泳。”伯克希爾充裕的流動性或許看上去像是在浪費資源,但該公司不會因爲裸泳而出現失誤。

就拿英特爾來說,該公司現在暫停回購的决定令人沮喪。公司去年注銷了近5%流通在外的股票。過去12個月,英特爾創造了$169億的自由現金流,這些現金不僅全部用于派息和回購,實際向股東返還的現金額爲$192億。那麽問題來了,多出來的現金來自哪裏?

來自資産負債表。我們首先要承認的是,英特爾的收入和淨利潤(不受股票回購影響的利潤指標)過去10年一直處于上升趨勢中,因此回購幷非完全沒有根據。然而在這一過程中,負債也大幅飈升,同時現金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截至2019年末,英特爾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計$52億,另外還有$78億的“交易性資産”。雖說回購對于持股者來說是一個不錯的紅包,但做好現金儲備以應對諸如當前疫情等不時之需將是更好的一個選擇。這聽上去像是事後諸葛亮,但商業和投資界都明白,暴風雨總是會到來的,只不過是時間問題。當市場出現劇烈波動時,正是買入的大好時機。

爲了更好地說明這一點,英特爾的股價在2月末創出新高後,過去1個月一度下跌了35%。結果却是,該公司宣布停止回購股票。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網絡安全公司Palo Alto Networks Inc(NYSE: PANW)宣布將在當季實施總額$10億的快速股票回購。該股股價較近期高點的下跌幅度高達50%。Palo Alto Networks也有失誤的地方,但該公司至少向我們展示了如何正確地實施股票回購計劃。

投資朋友們,千萬不能忽視資産負債表

對于瘋狂追逐成長和趨勢的投資界來說,當前的疫情危機以及隨後一系列的應對措施提醒我們,萬事都不可能一帆風順。有備則無患。

只有明白了這個道理,你才能體會爲什麽說現金爲王。持幣雖然不能提供任何的增長,但有些時候沒有現金還真的不行,而在出現危機的時候才想到獲取現金就爲時已晚了。投資者要有先見之明,同時時刻不忘留子彈和餘糧。

最後,一家公司的增長軌迹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視它的資産負債表。收入、盈利和每股收益指標獲得了市場過多的關注,但這僅僅只是投資研究的一小部分。不顧現金餘額和負債盲目增長的公司應予以規避。等到事情已然發生,商業和投資界切身感受到幷將長期承受這一痛苦之後,我們才開始認真對待巴菲特的這一忠告,這實在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