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銀行背後隱藏大危機!從加50點到降息,3月預期大變

银行股
發佈于: 3 月 15, 2023
編輯: Wendy Zhang

雖然硅谷銀行擠兌危機表面上看着圓滿解決,周二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漲,銀行股更大幅反彈,但其背後的深層問題恐怕沒那麼快就過去,近期依然要警惕市場風險。

關於硅谷銀行事件大家已經談的比較充分了。由於美國相關部門的及時出手,緩解了短期系統崩盤的壓力,使中小科創公司的正常運營得到保證,恐慌並沒有進一步蔓延。

表面看來,硅谷銀行的破產,並沒有向美國整個銀行體系蔓延,存錢的科創企業的利益也沒有受損,按照美國財政部、美聯儲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說法,納稅人也不承擔相關損失。

一件如此大的銀行崩盤事件,似乎只有公司的股東和高管受到懲罰,但事實上真如此嗎?最可怕的兩大危機其實隱藏在背後。

當美債不能提供流動性

拯救硅谷銀行看上去代價很低,主要因為其破產的原因並非資不抵債,而只是缺乏流動性。

硅谷銀行持有的主要資產是美國國債,對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來說,拯救起來基本是左手轉右手,時間換空間,並不需要太多真金白銀的付出。

但問題來了,關鍵時刻,美國國債居然不能提供流動性,不管這背後有多少原因,比如美聯儲的連續快速加息、硅谷銀行的誤判,但對金融霸權的美國來說,都是釜底抽薪的危險。

問題不止於此,要知道硅谷銀行的存款大部分來自於科創企業的融資,之所以購買大量美國國債,就是因為大放水時期,湧入銀行的錢多到無處可去。

聽上去存款能夠在短期內大量增加,購買美國國債進行低風險投資理財,對硅谷銀行來說是一件躺贏的大好事兒。

如果不遭遇後來大幅加息導致的美債大跌,以及隨之而來的儲戶擠兌,或許大家還都還在追捧硅谷銀行的創新模式。

但再仔細一想,初創企業能夠有這麼多錢存在銀行,銀行都不得不全部買入國債,這不正說明科創領域的資金存在嚴重問題嗎?

在低利率時代,大量資金無處可去湧入科創領域,而到了緊縮期資本又迅速抽走,這與支持科技創新的硅谷文化完全相悖。對於科技霸權的美國來說,又是一重危險。

仔細分析,硅谷銀行背後沒有什麼陰謀,甚至沒有什麼稱得上重大違規或者高風險的操作,僅僅是閒置資金買入了低風險美債。而這才更可怕,說明這個系統都有類似的情況存在。

當前通貨膨脹沒有明顯緩解的狀況,疊加銀行接連暴雷,美聯儲陷入兩難,大家對加息的預期出現幾乎史上最快逆轉,美國市場也迎來最大的不確定性。

預期大變,市場迎來最大不確定性

就在一個周之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剛剛做了鷹派講話,提出可能會提高加息步伐,將利率上調至比預期更高水平。

受此影響,市場預期3月加息50個基點的概率大幅上升到了70%。,一度加息50個點幾乎成為板上釘釘的事件。

誰知硅谷銀行爆雷事件之後,市場情緒急轉直下,加息預期迅速降溫,

高盛第一個喊出了3月不加息的預測。隨後又有其他機構加入了高盛的行列,呼籲美聯儲在3月份的會議上暫停貨幣緊縮政策。

高盛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預計美聯儲不會3月FOMC會議上加息。考慮到3月後,美國經濟前景依然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維持美聯儲將在5月、6月和7月加息25個基點的預期不變,預計終端利率較此前下降25個基點至5.25-5.5%。

NatWest Markets首席美國經濟學家Kevin Cummins預期美聯儲本月可能不會加息,加息周期已經結束。

芝商所美聯儲觀察工具顯示,市場認為,3月加息50基點的概率已經從上周四的70%降至0,加息25基點的概率升至95%,維持利率不變的概率則升至5%。

而一貫激進的野村更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預計美聯儲3月會議上將降息25個基點並結束QT。

要知道此前野村是第一家預計3月加息50個基點的大投行,比鮑威爾的講話還要早幾天。

2022年6月份,野村也是第一家呼籲加息75個基點的大行,那一次美聯儲27年來首度一次加息75個基點,驗證了野村的大膽預測。

2023年7月,野村再次作出加息100個基點的驚人預測,不過這次就沒那麼准了,美聯儲繼續加息75基點。

此次野村又率先提出美聯儲3月降息的預測,聽上去非常狂野,但從過往看,也並非完全不可能。

剛剛公布的2月CPI指數更是讓3月的美聯儲政策充滿不確定性。

數據顯示,2月CPI同比、環比均完全符合預期,雖然通貨膨脹有些許下降趨勢,但依然嚴重,而且核心CPI環比還超預期增長,意味着一年之後,美聯儲的目標還是遙遙無期。

這也使得美聯儲面臨艱難抉擇,一邊是巨高不下的通貨膨脹,一邊是極不穩定的銀行資產負債表。

以當前種種數據來看,暫停加息或者加息25個基點的可能幾乎平分秋色,甚至不完全排除降息的可能,這也成為當前美國乃至全球市場面臨的最大不確定性。

閱讀更多關於矽谷銀行事件的文章

利率 深度分析 美聯儲 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