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能源大戰 比亞迪暫壓特斯拉一頭?

發佈于: 4 月 12, 2024
編輯: Tony Liu

大家好,歡迎來到NAI熱投——你的熱點投資指向標!本期話題是中美新能源汽車大戰,我們將對比全球兩大龍頭電動車企——比亞迪和特斯拉。

片頭是2011年馬斯克嘲笑比亞迪造車的畫面,可「莫欺少年窮」,經過10年的發展壯大,比亞迪已經不止一次反超特斯拉,拿下全球電動車「銷冠」。反觀特斯拉,從「一車難求」到「賣車發愁」,「汗流浹背」的人輪到了馬斯克。

近期路透社報道特斯拉計劃取消起價2.5萬美金的低成本電車Model 2,股價應聲下滑。急了的馬斯克迅速發推反駁「假消息」,隨後宣布無人駕駛出租車RoboTaxi將在8月8日亮相,但這似乎起到了相反的效果。投資者曾一度把Model 2作為特斯拉業績新的增長點,如今這一美好願景泡湯。而Robotaxi很難支撐特斯拉的下一個增長階段,因為它面臨監管障礙、高昂的成本以及技術困難等多重挑戰。

今年以來,特斯拉股價狂跌30%,是標普500指數中表現最差的成分股,還是科技板塊「神奇七俠」中最先掉隊的一家公司。盡管目前它仍然是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製造商,但市值相較於2021年的峰值已經縮水過半。

特斯拉苦苦掙紮的同時,中國車企比亞迪正高歌猛進,不僅成為國內「電動車一哥」,還在2021年5月宣布了「乘用車出海」計劃。為了保障新能源汽車出口供應的穩定,比亞迪怒砸50億人民幣自建「出海艦隊」,打造出8艘可承載7000多輛汽車的運輸車。這些船中的第一艘「比亞迪探索者一號」 (BYD EXPLORER NO.1) 已經結束了歐洲首航,途中分別經停荷蘭、比利時和德國。目前,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已經銷往了多達58個國家和地區。

比亞迪的發展史絕對是厚積薄發的典範。它最初是一家電池製造商,後面逐漸進入電子產品、汽車製造、軌道交通等領域,做大做強。當比亞迪在2007年車展上推出F6時,被外界瘋狂嘲諷是「高仿凱美瑞」,就連車標都被吐槽是抄襲的寶馬。現在沒有人嘲笑比亞迪了,而當事人馬斯克也直接回應當年視頻,並承認了比亞迪的市場競爭力。

從曾經的「山寨之王」到如今的全球仰望,「野路子」比亞迪是如何趕超「學院派」特斯拉的呢?

與致力於改變世界的特斯拉完全相反,比亞迪主打的就是「高築墻,廣積糧,緩稱王」,先用低端車占據市場份額,再進軍高端市場。公司的戰略核心是成本控製,相比於歐美傳統製造商,比亞迪擁有高達25%的成本優勢。不過,比亞迪真正崛起是因為2020年「刀片電池」 (Blade Battery) 的橫空出世,這引發了業界熱議。基於磷酸鐵鋰電池 (LFP Battery) 技術,這款電池不僅彌補了在續航裏程上與傳統三元鋰 (鎳鈷錳酸鋰) 電池的差距,還大大降低了成本,這使得比亞迪在電池方面取得了行業領先地位。2021年比亞迪發布DM-i超級混動技術,就此破解了「銷量密碼」,汽車年銷量從40萬輛一路飆升到186萬輛。隨著銷量節節攀升,比亞迪終於在2022年實現反超特斯拉,一舉奪魁。

盡管比亞迪已經登頂,但在增長方面仍存在一些憂慮。一方面,比亞迪在歐洲市場的快速增長已經促使歐盟對中國政府的補貼進行調查,這可能導致征收關稅。同時,美國建立的貿易壁壘也阻礙了比亞迪進軍全球第二大汽車市場的腳步。另一方面,中國的新能源賽道實在是太卷了。廣汽埃安(Aion)、吉利(Geely)、蔚來(NIO)、小鵬(XPENG)、理想(Li Auto)等品牌都在身後窮追不舍。除了車企,連手機製造商都來摻一腳。最近小米(Xiaomi)發布了與全球電池巨頭寧德時代(CATL)合作開發的首款電動車——「米時捷」 SU7,這款車型的發布可能會進一步加劇新能源價格戰。

提到價格戰,特斯拉對此一定不陌生。2022年,為了匹配競爭對手的強度,馬斯克曾經降了一年的價,換來的是平均售價下滑1萬美金,毛利率暴跌,可特斯拉的增長困境卻並沒有實際改善。於是,馬斯克在今年面對同樣的局面時,選擇了完全相反的舉措:4月1日之前,特斯拉已經相繼在歐美上調價格,漲幅超過1000美元。

隨著汽車銷售屢屢碰壁,馬斯克倒向人工智能的趨勢愈發明顯。除了宣布RoboTaxi即將問世,最近他成立一年不到的xAI公司計劃進行新一輪融資,規模約為30億元。看來特斯拉今年的策略是「漲價保利潤,AI換希望」。按照馬斯克的說法,機器人公司就該大力發展人工智能,而不是去跟汽車製造商卷價格。不過,造車失敗就轉向人工智能的故事,我們上周剛講過。從這點上,特斯拉的做法似乎跟蘋果並沒有本質區別。老馬可能只是已經卷不動了。

你認為特斯拉應該繼續和比亞迪的價格戰嗎?Model 2究竟是取消還是被延期了呢?你希望我們下期討論哪些話題呢?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NAI500全新中文頻道 – NAI熱投 !

NAI熱投 科技 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