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大裁員,就業市場強勁,數據在撒謊?

中国山东金麒麟携手意大利布雷博,成立汽车制动器合资公司
發佈于: 1 月 6, 2023
編輯: Wendy Zhang

1月6日發布的12月美國非農報告可謂2023年度首個關鍵報告,對美聯儲下一步貨幣政策有着重要的指導意義。

此次勞工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2月非農就業人口新增22.3萬人,高於此前普遍預期的20.2萬人,但同時也是2020年1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工資上漲壓力和此前比也有所釋放。

而且,前一天發布的號稱「小非農」的ADP數據已經給市場打足了預防針,因此,非農報告發出來的當天,市場出現了反彈。

同期霸占財經媒體頭條的新聞還包括,亞馬遜公司即將裁員1.8萬人,成為公司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裁員,表明自2022年開始的美股科技行業大裁員仍在延續。

這一邊是一輪又一輪互聯網科技巨頭企業大裁員,寒氣逼人,另一邊卻是美國勞動力市場超預期,熱火朝天,甚至支撐着美聯儲繼續加息。

這些數據到底是不是在打架,難道有詐?

其實,科技企業大裁員和整體就業市場強勁並不矛盾,兩者並存,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有些相關,表現出後疫情時代的市場再平衡。

大裁員與就業強勁並存

為何科技公司大裁員並沒有影響整體就業數據呢?事實上,在財經輿論界,科技巨頭公司吸引的關注度實在太高了,與其吸納的就業人數並不成比例。

ADP研究所的首席經濟學家Nela Richardson指出,科技企業的勞動力約占美國所有就業崗位的2%。相比之下,休閒和酒店行業占比近11%,而當前休閒和酒店行業仍在努力招聘員工。

在科技企業中,亞馬遜絕對算得上員工最多的了,此次1.7萬人的大裁員也是迄今為止科技公司披露的規模最大的一次。但是,1.7萬這一看上去很大的數字,僅僅占亞馬遜公司員工總數的1.1%左右。

因此,雖然在科技領域就業有所降溫,尤其是大型科技企業看起來更是寒氣逼人,但勞動力市場整體依然強勁。

只不過,無論是從投資者還是輿論報道的角度來看,大型科技企業的新聞搶奪了主要的注意力,難免讓人覺得看上去感覺與市場整體數據相悖。

Nela Richardson研究指出,當前美國勞動力市場強勁但分化明顯,招聘情況因行業和機構規模不同而大相徑庭。

從行業來看,12月休閒和酒店業、醫療保健等服務行業就業崗位增幅最大。地區來看,全國除了以科技業為主的西部地區減少了14.2萬個職位,其他所有地區都實現了就業增長。

從企業規模來看,當月中小企業總共增加了38.6萬名員工,而人數超過500的大公司裁員15.1萬人,為2020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可以看出,大型科技企業大裁員之下,小型企業、傳統行業正在強勁增長,勞動力需求遠遠超過供應,有數據顯示,目前每個求職者應對1.7個職位空缺。

1月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稱:「由於美國就業市場依然活躍,經濟韌性表現突出,或將避免經濟衰退,並且帶動全球經濟度過困難的一年。」

美國科技巨頭的「中年危機」

再來看看霸占着財經媒體頭條的科技巨頭企業們面臨的問題,新聞上幾乎都是幾近絕望的悲觀字眼:市值崩塌、巨額財富灰飛煙滅、大裁員……

只能說,這些「稱霸」美股多年的FAANMG(Meta、蘋果、亞馬遜、奈飛、微軟、谷歌)們,曾經有多銷魂,如今就有多傷人。

這些大型企業都進入了「中年危機」,這是從成長型企業步入成熟企業的必然階段,包括原有主營業務從增量進入存量市場競爭,科技創新的含量越來越低。

一場疫情更是大大加速了這一進程,再疊加近幾年經濟逆全球化趨勢,這些大型科技企業雖然各有各的煩惱,但整體都處於收入增長放緩,淨利潤下降的狀況,難怪被資本拋售。

而淨利潤下降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人員擴張和薪酬提升導致的成本費用增長,在收入無法快速增長的狀況下,這些企業只能通過大裁員降低成本。

科技巨頭們市值崩塌式下滑,被迫大裁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疫情福利」消退

與其他行業都相反,大型科技企業受益於疫情期間的封鎖及貨幣寬鬆政策。

在外力的作用下,人類生活被迫全盤線上化,使得互聯網科技企業業務迅速擴張。同時,為了抗擊疫情,美聯儲開啟了大放水的寬鬆貨幣政策,大量資金流入了科技企業,因此2020和2021年,科技企業的市值經歷了一波波瀾壯闊的上揚。相應的,在這期間企業人員也大幅擴張。

隨着市場回歸常態,線下多個行業都步入復甦階段,但對線上業務為主的科技企業來說,反而是「疫情福利」的消失。

技術商業模式新舊交替,青苗不接

這些科技企業都是憑藉着科技與商業模式的創新,顛覆人們日常生活生產方式的同時,成長為巨頭企業,無論是財富還是影響力來看,都絕對稱得上富可敵國。

然而,當成長型業務步入成熟之後,原本創新的技術和商業模式就都成為了新的「傳統業務」。互聯網三大變現模式——電商、遊戲、廣告,都告別了超高速增長的階段,大家也開始加速尋找新的業務轉型。

而「轉型期」就意味着資金的投入和收入的不確定,舊業務增長乏力、新業務還在投入,青苗不接期,最是難堪。

科技巨頭們當前最常見的方向就集中於雲服務和元宇宙,想想,2022最悲催的扎克伯格「豪賭」元宇宙肯定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而一個「賭」字就表明了未來的高度不確定性。

貨幣政策環境逆轉

更為悲催的是,在這個轉型「青苗不接」期,最需要資本的投入與配合。偏偏屋漏偏逢連夜雨,科技巨頭們主動或被動地「豪賭」新方向時,美聯儲背後一刀,斷了這些企業的財路。

2022年,為了壓低高舉不下的通貨膨脹率,美聯儲多次加息,而科技企業對於利率最為敏感,股票市場比通貨膨脹更快地降溫,科技企業被迫進入防守階段。

「逆全球化」風潮

這些企業能夠成長為超級市值巨無霸,除了充分抓住了互聯網時代的技術紅利,而且還突破了國界限制,享受全球化市場合作的紅利,因此獲得了難以想象的指數級增長方式。

這些巨頭的國際業務占比越來越高,很多企業海外業務占比都過半,並且增速貢獻更為明顯。

同樣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因為2022年美元匯率高漲,這些海外業務占比高的大型企業收入增長受到明顯的影響。

而且,近幾年來國際風雲變幻,逆全球化趨勢明顯,大型科技企業享受的全球紅利也在消退。

不過,從這幾大問題來看,美國科技巨頭企業整體競爭優勢依然存在,除了少數公司,大部分的傳統業務用戶與收入都非常穩定,基礎研發有增無減。尤其是經過一年多的市值大幅下跌,這些公司的投資價值正在顯現。

深度分析 科技 金融服務